美国社交网股遭洗仓的联想

  美国多只社交网股在公布季度业绩后狂跌,引发市场对社交媒体泡沫爆破的忧虑。一周前,纳指十五年来首创历史新高,但社交网大跌,连纳指也被震到腿软。

  社交媒体跟昔日的互联网(dot-com),最大分别在于后者完全靠“吹”,前者则销售盈利有数可查。大家该记得,科网狂潮初起时,公司烧钱的速度(burn-rate)越快,股价炒高的机会便越大。由于这种“估值”模式前所未见,网热刚出现时,许多“理性”论者以其荒谬胡闹而认定热潮难以持久。

  真假难分

  华尔街为大做新股上市和配售生意,明知十只网股九只垃圾不如,也要奋力吹起这个泡沫,利益冲突严重不在话下。眼见burn-rate说服力不足,即改以“眼球”(eyeballs)作为新的“估值”基础。分文未赚不要紧,零销售也没问题,只要“眼球”增长够夸张,股价便能一飞冲天。到了这个阶段,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已不重要,再理性的人亦敌不过贪婪,争先恐后加入炒作大军。

  十五年后的今天,多只热门社交网股在公布业绩后剧挫,Twitter、LinkedIn、Yelp单日跌幅俱在二成以上,勾起不少人对当年互联网泡沫的回忆。

  正如前述,社交媒体有真实的营收和盈利示人,跟昔日互联网概念不可混为一谈。问题是,社交网大都依靠用户人数增长带动广告和其他产品∕服务销售,从这个意义看,用户人数与“眼球”并无本质上的分别,理由是社交媒体市盈率所以动辄高达三位数,并非投资者对社交网盈利前景特别乐观,而是市场憧憬社交媒体用户人数保持高增长,与昔日互联网概念吸引“眼球”越多股价越疯狂,道理一样。

  社群(用户人数)规模非但左右社交媒体的估值,亦是它们能否以天价被更大的竞争对手收购之关键。用户人数增长一旦放缓,市场不仅会马上质疑社交媒体的估值水平,对整个行业的营运模式亦必投以怀疑眼光。

  估无可估

  老毕年纪大,社交媒体不是我那杯茶,但这类股份上周出现洗仓式下跌,却让在下想到从交易员的角度思考整件事。

  上周五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Could This Be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the Social Media Mania?这会是社交网站没落的起点吗?),由对冲基金Crown Capital Management创办人Scott Fearon执笔。单看标题,你可能以为那是一篇只讲社交媒体是否泡沫的大路分析。这些元素当然少不了,但令老毕大有所感的是Fearon出自肺腑的一句话:“该死!为何我不追随直觉,在Yelp公布业绩前狠狠沽空?”

  Yelp创办于2004年,经十年发展后,成为美国最大点评网站,为用户提供各地餐馆、商场、酒店、旅游景点等商户点评服务,今天业务已遍及七十多个美国城市和二十五个海外市场,去年9月正式把香港纳入服务平台。

  上周四,Yelp公布首季业绩,每股亏损2美分,较市场预期多亏一倍。然而,那并非公司股价单日暴挫23%的最大原因,最关键的一点是,Yelp每月活跃用户人数按年增长8%至1.43亿,远逊2014年首季高达30%的用户增长。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公司对次季营收作出较市场估计悲观的预期,以上原因合并,想不死都难。

  那么,为什么这么大一块“肥肉”Fearon张大了嘴却不敢吃,想沽空又没下手?做过交易员你就知道了。股价跌尽不过是零,作为买家,输光亦只是本金的100%。借货沽空就不同,股价上升空间理论上无限,一旦看错市,潜在损失同样无限。这是众所周知的投资常识,但必须补充的是,股票波动性越大,沽空风险越高;沽空对象若是华尔街宠儿,危险性更会倍增。

  很多东西,事后看来好像一目了然,但狂热、泡沫何时结束向来估无可估,否则当年科网股怎会害死这么多空头?社交网,最好还是不沾手。

569资源网发布

原文地址:http://tech.sina.com.cn/i/2015-05-06/doc-icpkqeaz3050057.shtml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