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西安人_检了七次显示出阳性,学校送餐像开盲盒,居民…

自12月9日报告首例本土确诊病例以来,截至31日24时,陕西省西安市已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412例,连续7天报告确诊病例数超过150例。

据新华社报道,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联昌12月3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最近几天的大规模核酸筛查检出阳性人数维持在高位,从社区检出的病例仍占一定比例,社区传播风险依然存在。

“可以说,西安市本土疫情还处于胶着对垒的关键阶段。我们还要坚定信心、咬紧牙关,采取更加坚决果断的措施,尽快控制疫情蔓延,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和麻痹。”杨联昌说。

在确诊病例数量渐升的形势之下,西安市各个片区的管控措施愈加严格,近日也有“西安物资供应不足”、“西安菜价上涨”等话题在社交平台引起关注。

已经居家办公多日的市民李先生告诉九派新闻记者,现在我们小区都不能下楼了、超市也全部关闭了,每天都会核酸检测,按楼号叫,叫到的楼大家下去排队做核酸,间隔一米都很有秩序。

“可能由于病毒的某些特性吧,有人检了七次才显示出是阳性。所以我们还是很配合这个安排,也觉得每天一次严格一点是有必要的。”

他还对网上议论较多的物资、菜价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物资和菜价都还好,量是比较充足的,你想现在只有西安这个情况,外省都会帮忙,肯定是够的。整个政策是物资统一配送,志愿者会把肉菜等食物进行分拣,送达一次会保证三天的量。政府会把菜发到街道办,然后街道办再统一配送,前几天传的菜价,也只是小幅上涨,至少在我的接受范围内。”

那么,在新年到来之际。西安的市民们都处于怎样的生活境况中?又是如何迎接新年的呢?

【1】雪中排队检查核酸报告,封宿后学校送饭像开盲盒

小芝 大四在读的考研学生 21岁

跨年夜学校给我们免费提供跨年隔离餐,学院也送来了肥宅快乐水还有很多水果,我们宿舍几个人一起边吃饭边看晚会边跨年。新年愿望就是疫情快点过去,家人和朋友都能健健康康万事胜意,我也能比2021更成长一点、更快乐一点。

我12月26号参加考试,在考试之前西安就开始有控制疫情的措施。我们23号下午做的核酸检测,要把核酸报告打印出来以供检查。为了这次考试,西安的考生都不容易。

考试那两天的早上,都需要检查核酸报告,参加考试的人都排着队等待检查。

考试第一天西安还下了大雪,我们都在雪中排队。

而且第一天考完英语,刚出考场就要去田径场做核酸检测。因为本校考研生挺多,所以听说有的考研同学那天晚上九点多还在做核酸。

学校27号开始“封宿”管制。从那天开始到今天,每天都要去做一次核酸,确实对我们来说是有一定的麻烦,但也是为了尽可能地筛查出异常,我很能理解学校的管理措施。做核酸的防疫点设在田径场,我们学校是按宿舍楼为单位,每天安排按宿舍楼在不同的时间段去检测。

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更辛苦,我朋友就是志愿者,每天早出晚归。在我们做核酸的时候,他们就大冷天的站在路口、提供相应的帮助;现在宿舍都出不去,吃饭是学校送盒饭上门,也是志愿者搬上来送给每个宿舍。

据我所知,志愿者是自己报名的,具体有没有遴选我不太清楚,不过应该没有选什么的,因为现在确实需要大量的志愿者,部分学生会干部和班干部也会去帮忙。

学校送来的饭是盲盒,我们也猜不到会吃到啥东西。吃饭伙食质量不如自己去吃爱吃想吃的东西,但是盲盒花样算挺多了,不挑食的话也能满足日常需求了。而且还有供应水果。对于一些有忌口的同学,学校也专门准备了他们吃的饭,比如回族同学不吃猪肉,给他们的饭菜就会注意这些的。

现在学校里边物资应该是充足的,疫情刚严重那会儿,学校就给我们发了口罩等一些防疫物品,而且之前就发过酒精啊啥的,所以这些不缺。

说到自己的期待,还是有些遗憾。今年因为准备考研嘛,很久没出去玩了,本来计划考完研狠狠玩两天,吃火锅唱歌之类的,然后我们寝室还打算去外省玩一玩,结果都没办法去了,现在连能不能回家过年都不知道。

目前在宿舍串宿也不允许,所以就只能待在本宿舍,睡醒去做核酸,回来就刷刷剧、打打游戏、看看书、写作业。不过因为太无聊,我也开发出了一些新技能,学会了织围巾画简笔画,也算是有收获。

【2】工作时基本凌晨4点睡,有时要忙到六七点

周先生 成了B类密接的防疫人员 28岁

从旧年一步跨入新年,所有的事物似乎都会“重启”。跨年,我就在隔离酒店静静地听歌度过。新年伊始,一切都豁然开朗, 用宫部美雪《所罗门的伪证》这本书的话来表达我对新年的期待吧:万象更新,希望大家都平安喜乐,疫情也可以早点过去那就更好了。

我之前在防疫指挥部工作,属于次一线,真正的一线是辛苦的医护人员,我们是管理服务医护人员还有统计数据的。

西安这次疫情,很多外地的医护过来支援,我们对他们都很感谢,大家一忙就是一整天,很费人费力的。

目前我在政府安排的酒店隔离,西安的酒店数量不太够。我对酒店房间和伙食很满意,这都是政府掏钱免费给住的,做得很到位了,酒店标准够,肉、饭量都是够的。现在手头的工作停了80%,东西都在单位的电脑上,没办法拿,接到通知的时候我还在单位,就直接出发来这个隔离酒店了。

我在一次取快递的过程中,接触到了确诊病例,快递员是阳性。但即使已经是B类密接了,我也不担心,因为流程我很清楚,所有东西都知道,防疫方面我很放心。防疫工作我干了一年多了,知道这个病毒传染性强、致死率不大,是可以治愈的。

我们做核酸是这样的,根据等级做的方式不一样。像我在取快递的过程中接触的那个快递员,他是A类,直接转移到医院隔离、观察、治疗。我是B类密接,在酒店隔离14天加7天居家隔离,每天有人上门来帮我做一次核酸。接触我的人属于C类密接,要求居家隔离七天,一、四、七每周做三次。

西安现在的情况不是没有菜,不是物资不充足,而是买菜的渠道不通畅。比如说菜可以送到小区门口、社区超市,但是现在大家不能下楼就拿不到、买不到。但是意识到这个“肉菜蛋供应”问题之后,西安这边也在积极解决,有小区的物业和街道办的人来送到居民家里。

12月27号以后,控制措施再次升级,除了做核酸可以下楼,其余时间都不让出楼栋,名单上限定的超市、药店能开门,其余都关了;之前是三天可以出门一次,便利店什么的还开着可以买,但是确诊数字一直涨,就必须要更严格一些了。

我从西安这次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就一直没回家,也有一个月了。确诊人数涨起来后,每天要统计的数据量太大了,我们这边加了人手,但还是不太够。每天从白天十点左右起床干活,不是特别忙的话,到凌晨四点能睡,忙一些的话就早上六七点再睡了。这中间能找出时间的话,中午能休息半小时、一小时的,反正要轮换值班,保证防疫指挥站24小时有人。

我跟家里人说自己一直在单位上班,没和他们说具体情况,按说B类还是属于比较危险的一类,直接接触过,所以不想让他们知道,怕他们担心我。而且说不说的关系不大,我都回不去的,即使没被隔离我肯定也在单位值班,忙防疫的事儿。

我还知道现在西安百分之八九十的国企干部都下沉到一线,开始帮忙处理疫情了,除了保证正常的生活生产需求、粮油副食以及日常的工作,其余时间都去一线帮忙做核酸、维持现场秩序了。我也问过很多医院的医生护士,有几个都和我说他们白天在医院上班,照顾病人;晚上还要去防疫点上帮忙、采核酸,他们都要连轴转。

我从防疫的一线二线过来的,我知道大家有多辛苦,对于政府安排的酒店隔离以及管控措施,我都觉得挺好。有些市民待家里不透气,可能脾气比较急躁,还是希望大家能理解一下西安的境况,已经在努力尽力做事情、大家都忙疯了。

【3】知道长安大学的情况时,蛮惊讶的,心里挺害怕

张先生 高风险雁塔区高校博士 26岁

疫情没法回家、待在学校,但我自己去学校食堂的饺子窗口专门去打了饺子来吃,毕竟新年嘛,还是要有些仪式感。感觉这一年过的很快,所以我准备给自己做一个年终总结,然后再列一个新年的计划单。我也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多写文章,争取早点毕业。

我所在的学校在西安有三个校区,其中一个雁塔校区是挨着这次疫情传播的源头地区,也就是长安大学。这一块儿,小寨路街道,确实是风险比较高的地方。

当时知道长安大学有教授确诊,以及校区感染情况的时候,还是蛮惊讶的,因为那位教授没有和境外、医院啥的人接触,怎么就染上了……后来连续三四天新增都在100例以上,当时心里还是挺害怕的。

我们校区旁边就是医院,有医学部的学生去医院实习啥的,听说到的消息是有密接和需要隔离的校内人员。12月30日还通知我们,校内之前一个被隔离观察的人,已经确诊了。

现在一个人住在宿舍里边,舍友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就回家了,他当时刚做完手术,也是请假回去养养病。我们博士没有课了,都是做研究、写论文,我还有一些科研任务、学校事务需要处理,就留在学校了。隔离的当下就看看电影、听听歌,时间相对更自由一些了。

现在学校封了,但是宿舍还没封。日常就吃饭的时候出去一下,在食堂打饭再拿回来吃,每天两点一线,虽说宿舍还没完全封禁,但也是不能乱走乱逛、在校内聚集的,操场、教学楼等都是不准去了,只能待宿舍和去食堂打个饭。

学校里还有很多人,因为学期还未结束,到期末这个时间点了,大家本来是在准备一些考试的,但是现在大部分期末的考试推迟到下学期了;所有上课也转成了线上,学校封了相当于是授课的老师也进不来,教学没法正常进行。

我感觉学校整体情况是不错的,因为食堂、小卖部都是开着的,基本的生活保障还是没问题。学校部分学院的院长、党委书记,都来学校里边和大家一起了,住在校内帮同学们疏导情绪。

我家就是西安的,现在整个情况是每家每户都在被管控中,每天我和父母会通电话,知道他们是两天做一次核酸。小区里面临的也是被封、不能出去买菜的情况,听爸爸说现在是可以预订,再由专人配送到家里边。外卖和快递都是停掉的,只能自己在家开炉灶做饭。但感觉这波疫情在过春节之前,新增人数能清零,我相信西安。

九派新闻记者 欧俏妤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