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北京冬奥,纪录电影《冰上时刻》明日上映

澎湃新闻记者 黄小河

进入新世纪,冰雪场正成为国内许多少年的逐梦之地。尤其是自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以来,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感召下,国内的冰雪运动加快了“南展西扩东进”步伐,冰雪运动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落地开花。

冰球,是冬奥会参与人数最多的冰上集体项目,也是对抗激烈的“勇敢者游戏”。1月7日全国公映的《冰上时刻》,作为一部致敬北京冬奥会的影片,其拍摄历时三年,跨越中国、俄罗斯、加拿大、瑞典等多地跟拍记录。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教育和公众参与处处长孙斌表示,《冰上时刻》很好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三大核心价值观:卓越、尊重和友谊。

《冰上时刻》海报

这部电影曾获得FIRST青年电影展纪录片实验室最佳纪录片提案,并入围IDF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创投项目。

故事开始于2018年的夏天,北京某俱乐部重组了一支少年冰球队,球队成员是一群2009年出生的孩子。

66号于力凡、95号曲瑞晨、97号翟子男,逐渐成为了故事的主人公,他们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追梦冰雪。从稚子懵懂到少年初长,依然坚持践行着自己的冰球梦想。而在这背后,他们的父母和家庭也付出了不为人知的努力,和孩子们再一次经历了“成长”的快乐与阵痛。

“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不如说这是送给所有父母的一堂价值不菲的家庭教育课。”在1月3日北京首映礼上,央视主持人李小萌看完感言。

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之路上,父母会面对很多的难题,很多父母都希望有一招鲜的解决之道,但孩子千种百种,自古至今,恐怕没人能总结出制胜宝典。影片中不一定有为人父母想要的标准答案,但兴许能激发父母对自身家庭教育问题及亲子关系的反思,很多时候你或许还能从影片中三对父母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冰上时刻》剧照

据《冰上时刻》的导演刘汉祥透露,影片的拍摄初衷是因他对于亲子教育的困惑,“2017年,我的女儿出生,作为一个新手爸爸,我不知道如何陪伴她成长,如何教育孩子。拍摄这部纪录片,也是我带着对教育的困惑寻找答案的过程。”

但拍完三个少年打冰球的故事后,他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可能我也需要穷尽一生去寻找。”

《冰上时刻》剧照

《冰上时刻》不乏小球员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艰苦训练的感人画面以及赛场上双方球队激烈对抗的火爆场面,然而更多时候,它为我们呈现的是片中三对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冰球爱好而做出的尝试和努力。

影片中66号队员于力凡的爸爸,或许就是中国很多父母的代表。为了让孩子兴趣特长全面开花,他起初为儿子报了冰球、围棋、画画等多项课外兴趣班,但因为精力有限,再加上于力凡在打冰球和下围棋这两项爱好上连老师都认证是“有天赋”,于爸最终决定放弃其他过于分散时间和精力的“兴趣班”,专攻这两个项目。

尽管如此,在片中,我们依然能看到于爸为了两不耽误,努力平衡儿子打冰球和下围棋的时间,但依然免不了顾此失彼,有一次就因为一堂必须的围棋课,不得不放弃和其他小队员一同前往俄罗斯参加冰球集训的机会。

观影前,于力凡的爸爸非常担心自己的“人设”,“看完以后还好,把我对孩子的一些温情内容也展现出来了。”

他认为,大家的教育观念大同小异,为孩子倾其所有的方式都一样,他自己未来会对孩子更细腻些,也希望孩子逐渐具有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这些才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

《冰上时刻》剧照

02:03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冰上时刻》预告片。(02:03)

在《冰上时刻》终版预告片中,于力凡在父母的严厉教导下咬牙坚持练习冰球,因为爸爸觉得“男孩应该玩点有血性的东西”,“于力凡的性格比较温和,我们希望给他一些压力,让他能够强硬一些。”

小小年纪却从容坚定的翟子男立下志愿:“我想打北美职业赛。”为了支持他的冰球梦想,妈妈决定暂时放下工作,全职陪他前往加拿大深造。

曲瑞晨也认准了打冰球这条路:“冰球已经是我的梦想了……我为什么不能打职业”?尽管家长觉得“这条路太辛苦了,太艰辛了……”,但依旧竭尽所能助力他的梦想。

从最初为孩子筛选兴趣班,到激发孩子的兴趣,再到提高他们的训练自觉性,和很多家长一样,影片中的三对父母也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幸运的是,他们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或许可以为同样身为父母的你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责任编辑:程娱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