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节档有两种电影,一种是《水门桥》,另一种是其他电影

上映三天了,今天番茄君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与大家聊一聊这部春节档唯一的“超级大片”——《水门桥》。

看《水门桥》的理由有很多,或许因为《长津湖》史无前例的票房成绩,或许因为春节档激荡在胸的爱国情怀,或许因为《水门桥》本身的视觉特效和观感,也或许因为吴京,因为易烊千玺,因为陈凯歌、徐克和林超贤……

不过,无论是因为什么走进电影院,看完《水门桥》后都不会后悔,因为这部电影承载了太多的东西。

番茄君翻看了一圈评论,对《水门桥》,很少有差评。

有的人倾注情感,豆瓣的这位网友写了长长的影评还用上了表情包,在表达自己观影时的震撼和感动。

有的人在意特效,因为像《水门桥》这样大投资工业级别的电影,在国内的影院真的不容易见到。

更多的观众,其实是带入情绪,这是《水门桥》真正的魅力,不煽情才是最大的煽情,因为所见之景,就足够倾注最大的感动。

这部影片,番茄君可聊的太多太多,那就从观感说起吧。

《水门桥》,了解那段历史的观众都知道,美军陆战一师被志愿军逼上绝路,而水门桥处于咽喉要道。

这是美军往南撤退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因为只有这座桥可以让汽车通行。但水门桥本身的地势环境就很险要,它背靠着山,底下就是万丈深渊,易守难攻。

可偏偏,水门桥在美军的大后方,是人家的底盘。

故事基调上,就已经透出万分艰难:美军守,我军攻,美军占据,我军穿插。

比起《长津湖》中的冻土豆和感恩节大餐,美军和志愿军的对比再一次清晰地显现出来,看得人揪心。

而片中的这种对比多达三重,这三重对比,是《水门桥》的底色。

第一重:冷和暖

开场就是严寒中的行军,七连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走在深过大腿根的雪里。

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雪窝,风雪太大,眼睛都睁不开。

那种刀子风不知道大家感受过没有,但只看电影中的画面,就足够体会到那种寒冷。

如果足够仔细,能看到只要是志愿军的镜头,基本都是暗黑色的冷色调,这既代表着严寒的天气,又代表肃杀的气氛,更代表着志愿军此次进攻的艰难。

而到了美军这边,色调则会明显变暖。

水门桥这个大全景的镜头中,景框里唯一的一点暖色,除了炮火就是美军的阵地。

一方面阵地中有灯光照着,当然会看起来比较温暖明亮,另一方面美军是“猎人”的角色,电影中有美国军事指挥官淡定喝咖啡的镜头,用的也是暖色。

第二重,痛和笑

《水门桥》整部片都充斥着凌厉的痛感,这种痛感集中体现在七连的几位成员身上。

先是梅生,因为在新兴里战斗中被火药灼伤了眼睛,又没有药可以医治,所以梅生的一只眼睛一直看不清东西。

这种状况在后面的剧情中越发严重,战斗开始之前,梅生看起来还比较正常。

可第二次炸桥之后,梅生脸色煞白,伤得很重,几乎无法自主行走,就连走路也需要其他战士搀扶。

头上的纱布,眼睛的红肿,面色的乌黑惨白和身上的血迹,这一切结合在一起,就是痛。

痛在梅生的身上,但痛在观众的心里。

如果能串起《长津湖》的剧情,梅生的形象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这让这种痛感更加真实,明显的对比也让人唏嘘,战争对人的摧残真的太可怕了。

朱亚文称,自己的“战损妆”,根本不敢给家人看,太恐怖了。

相比于梅生,守桥的指挥官和美军心情却很放松,他们胜券在握,指挥官甚至为志愿军布下了一个陷阱,等着他们跳进去。

这并非电影诋毁美军,如果在我们自己大后方,又拥有绝对的武器和火力优势,我们也有百分之百的信心等待来犯之敌。

所以美军这边的气氛普遍比较轻松,甚至时不时会看到士兵和指挥官的笑容。

这种痛和笑的对比十分强烈,至少在当时的状态下,水门桥像是彼之蜜糖,我之砒霜,即便美军是失败逃跑的一方。

第三重,生与死

电影中有无数关于生死的场景,这里不能太多剧透,番茄君只拣大家能在预告中看到的说。

片中仅有的暖色调,要么是枪弹,要么是火焰、要么是爆炸和燃烧,而这些火力的承受者,几乎都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有的战士被美军机枪扫射而死,

有的战士被烈火无情吞噬,有的被飞机扫射击碎,

有的战士则被炸药包炸得粉身碎骨。

这种对死亡近乎惨烈的呈现方式,在起到生死对比效果的同时,也在告诉观众,真正的战争远比电影中残酷很多。

而在战场上,每一个普通生命都有可能被各种方式撕碎而消失。

伟大的是,这里面的很多战士,明知道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死去,但依旧义无反顾,真实历史中如此,电影中也是如此,这才是他们值得被拍出来,值得在春节档上映,值得被亿万中国观众看到的原因。

我们没有经历过,远不知他们为了胜利付出了多少。

我们只享受战争胜利带来的果实,而牺牲的过程,却是被72年前的他们承受的。

三重强烈的对比,即便没有任何煽情镜头,也足以把炙热的情感灌注到每个观众心里。我想这是只属于中国人的共情,也是只属于我们对这群最可爱志愿军战士的敬意。

《水门桥》的整场战斗都是围绕“夺桥”这个核心事件发展的,所以没有《长津湖》那种宏大感,但却足够紧张刺激,扣人心弦。

在徐克导演的执导下,这场战斗节奏合理,逻辑清晰,既有我军战术和战斗的智慧,也没有贬低美军,给了美国人足够的尊重。

战场对垒是不讲公平的,本质上也没有公平可言,战场只相信结果,而我们作为历史的学习者和参与者,却必须要看到过程。

因为精神永远是过程引领的,而三炸三修的过程,在历史中只是一个模糊的名词,在电影中却成了一个足够精彩的故事,这是只属于徐克的能力。

相比于对武侠电影的写意,在《水门桥》中显然多出了很多不同的表达,战友情就是十分重要的部分。

伍千里和伍万里俩兄弟的情愫不用多说,开场的时候,千里和万里即便在风雪中,还有个“包子脸”的有趣互动。

到了兄弟俩告别的时候,那种情感的张力更令人动容。

兄弟情,广义上说的,其实是所有七连的战士。

这种情愫,被伍万里的一句话点破:“七连所有战士,都是我哥。”

这句话的由头,其实是平河,这也是《水门桥》填坑《长津湖》的最好例子。

平河对伍万里一直不搭理,平时也若即若离,很是冷淡。

进攻之前,平河告诉伍万里,当年伍百里是因为自己牺牲的,并向伍万里表达自己的歉意,之后才有了伍万里的那句话。

兄弟,既是宽容也是谅解,既是对死亡的放下,也是对生者的祝愿。

当万里问千里平河的下落时,千里只说了一句:“他已经完成了任务”。这是战友间的情感,也是兄弟间的默契。

只是,对观众而言,这种默契越平淡,感情越不表达,就越令人动容。

因为有《长津湖》的铺陈,《水门桥》在完成感和动作感上提升了一个档次,观感更加连贯流畅,动作戏和镜头调度更加成熟具象,情感也更加饱满。

目前,看过《水门桥》的观众已经超过3050万人,以目前的发展,《水门桥》的优势只会越来越大。

于番茄君来说,当然庆幸春节档有这样的电影,更庆幸中国有这样的电影。票房不是最终的目的,《水门桥》肯定会是一副药引,这之后,中国优秀精良的大制作会越来越多,中国电影也必将更加繁荣。

而无论作为观众还是作为从业者,我们都期待中国电影越来越好的那一天!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淼淼)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