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_春节档最强电影,《水门桥》实至名归

文 | 王 乐

《长津湖之水门桥》虽然在春节档上映前一个月才宣布,但宣布定档之后,该片立马点燃了观众的热情,堪称今年春节档最强影片。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统计,截至2月2日15点49分,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突破第一个10亿大关,成为中国影史第93部十亿电影。作为今年春节档实力最强的电影,能有这样的成绩也在情理之中,可以说也是实至名归。

第二部《水门桥》导演是徐克一人独立执导的,相比于上一部《长津湖》三人执导的艺术风格,《水门桥》的完成度较《长津湖》更为流畅,叙事更加紧凑,故事的完整性也更加完满。除此之外,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和节奏控制也更符合商业大片的逻辑。可以说,这一次的《水门桥》相比第一部《长津湖》,进步还是很大。

《水门桥》画面美感也依然有着独属于徐克的艺术风格。片中,黑、白、黄、红色搭配得非常和谐。黑是夜晚,是瞳色,是手枪,是燃烧弹肆虐后的土地;白是雪地,是纷扬的雪尘,是纱布;黄是军装,是肤色,是炸药包,是炮弹炸开的微光,是被火吞噬的战友;红是涌动的鲜血,是猎猎的国旗,是一轮欲坠的夕阳。此外,惨烈的战争场面和北国的冰天雪地交相辉映,这些色彩的运用,也有着属于徐克自己的特点。

第一部《长津湖》在叙事层面试图做到点线面的融合,将宏大的家国叙事和个人微观情感穿插到一起,而第二部《水门桥》则重点讲述了三炸水门桥的过程。这也让这部片子看起来,更加地紧凑,战争场面也更加惨烈。徐克试图在三个小时中,好好地讲述轰炸水门桥的战斗过程,从最终影片的质量来看,他也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其实,水门桥一战,真实的历史,比电影还要惨烈。

1950年12月1日,美陆战1师突破志愿军第20军的包围,于4日南撤至下碣隅里。他们一路遭到志愿军层层截杀,在22公里的道路上伤亡了1500多人。美军中校戴维斯形容这场战斗说:“海军陆战队用了70个小时近4天的时间,走完了20公里的路。这绝不是一次漫步,而是从死神的怀抱里逃出来的挣扎。这在海军陆战队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2月6日清晨,美军开始大撤退。他们毁灭了下碣隅里供给基地,将堆积如山的食品、衣服、 弹药泼上汽油烧掉,随后向咸兴地区撤退。美军撤退途中,最关键的桥是位于古土里以南6公里处的水门桥。该桥是架在长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悬空单车道桥梁,左侧是悬崖,右侧是深谷。为阻止美军撤退,宋时轮命令第20军炸桥破路。

第20军曾于12月1日、4日两次炸断水门桥,可每次都被美军工兵修复。12月6日,志愿军索性连桥基也炸掉。出乎意料的是, 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运来8套车辙桥组件,美军在悬崖上仅用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桥梁。可以说,志愿军战士也是无力回天,明明可以吃掉整个陆战1师,最后还是输给了美军的空军装备。

《水门桥》继承了《长津湖》的叙事逻辑,以美军视角完整呈现了从轰炸中朝边境、仁川登陆到长津湖溃败、兴南港逃离的全过程,勾勒了狂妄的麦克阿瑟、盲目的第10集团军司令阿尔蒙德、谨慎的陆1师师长史密斯等形象,该片纪实性重现了长津湖战役这一美军“陆战队历史上最为艰辛的磨难”。这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对这次战争的一次完整的复盘。

片中,战士们在完成下碣隅里的战斗任务后,七连和九连配合作战,对地势险要的水门桥发起进攻。而敌人在桥面全面戒备设下圈套,志愿军即将与敌人展开全面的较量!殊死一战在即,战士们在风雪中整齐列队,面向祖国的方向敬礼,轻声呼喊着“新中国万岁”,此时他们身上那份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那份浓烈到催人泪下的情感瞬间感染了所有的观众。

回顾影史,经典的电影,在你想起它的时候,总有个画面会从你脑海闪过,让你热泪盈眶。《八佰》中高楼之上,战士们排队绑雷赴死,一个名字响彻云霄;《集结号》中旧窑场内,带着战友们的残躯坦然就义的指导员,和谷子地那一句:“为了新中国”,震耳欲聋。《南京南京》枪口下临刑前,被俘士兵那一句句中国不会亡,让所有人看到了希望。《金陵十二钗》残垣断壁中,身负重伤的总队教官,拉开引线纵身一跃,让人不禁唏嘘。而《水门桥》中,战士们在风雪中整齐列队,面向祖国的方向敬礼,轻声呼喊着“新中国万岁”的画面,也必将成为经典。

《水门桥》全片最为煽情的一幕,出现在影片的末尾。当伍万里回国在火车上立正站直报告时说:“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时,当宋时轮问伍万里:“你现在的愿望是什么?”伍万里颤抖着嘴唇说:“我希望恢复七连建制。”于是宋时轮将第七穿插连的旌旗交到伍万里手中。此刻,音乐响起,观众的情感体验也达到了高潮。因为之前各个连队损失已经非常惨重了,但第七穿插连最终只有一个人活着,这157:1的减员数量,在观众看完整部电影之后,更加明白这次战役的惨烈。

其实《水门桥》从一个侧面可以看作是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英雄的故事。伍万里原是江边长大的顽劣少年,参军的目的只为让哥哥看得起,而他从军后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在战场上活下去。通过上下两部片子,我们看到他从一个稚嫩少年,踏入战场后持续面对暴力和死亡的恐惧,最终成长为勇敢的战士,延续这支英雄连队的荣耀。

其实,《长津湖》一度被命名为《千里万里》。伍氏三兄弟情深、相互扶持。百里为掩护千里而牺牲,千里则用性命护卫万里周全。上部(《长津湖》)开篇千里送百里骨灰回家,下部《水门桥》结尾万里扶千里之灵归乡,家庭的香火得以延续。而连队战友之间细心的观众也可以发现类似于家庭中的某种关系。雷公像是父亲,而千里则将七连战友视为兄弟。

《水门桥》讲述的伍家三兄弟、七连战友的兄弟情,但这其实都指向一个更加宏大的意向——新中国。伍万里刚开始,或许只是出于想证明自己的价值来参军,但当他最终带着伍千里的骨灰回到家中,此刻这个混沌而莽撞的少年,精神已经升华,他已经承载着一个家族、一支连队甚至一个国家未来的血脉。家还在,连队还在,新中国还在,一个民族的希望就还在。

影片的最后,“个人—集体—国家”的这种叙事逻辑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融合,至此,《长津湖》和《水门桥》上下两部电影也实现了完美的缝合。

在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今天,《长津湖》《水门桥》等重述抗美援朝历史的电影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启示意义。

它们是作为民族意志、国家立场政治宣示的工具,是新时代反帝反霸思想的回响,这类影片对凝聚人心、鼓舞大众有着强大的作用。从体量和影响力来看,《水门桥》明显胜过《长津湖》,这也是一件很让人欣慰的事情。同时,《水门桥》也为抗美援朝题材开拓了新的空间,希望以后能够看到更加优秀的该类影片。

· 为什么是温拿五虎而不是小虎队?春晚40年,你有哪些“独家记忆”?· 看福字进万家,感叹书法不会丢……· 4岁女孩摆脱透析的第一个新年,感谢1岁“天使”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