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狙击手》不愧是春节档口碑最佳

YO,大家过年好呀!今天这期开启春节档点评小系列,目前春节档的电影我除了个别动画片没看外,基本都已经看完,挑几部值得聊的和大家分享。

先做小小声明,春节档讨论度观影人数相对更多讨论度更高,每部电影题材和类型都不一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点评皆为个人主观观感,优缺点都会聊到喜欢你就点个赞不想看也无所谓,会有剧透,321开始。

我最先看的是张艺谋和他女儿张末一起导演的《狙击手》,毕竟这是张艺谋国师的作品,也是我整个春节档最期待的,看过春节档众多片后,这部也是我觉得最稳的。

查资料的时候我还挺惊讶,这是张艺谋作品第一次进军春节档,也是第一次执导战争题材的电影,啊那《金陵十三钗》和《悬崖之上》...,好吧严谨来说,视角第一次放在前线作战现场的,应该就是张艺谋导演这部《狙击手》。

《狙击手》故事背景放在了抗美援朝1952-53年的“冷兵冷炮”的运动为背景,双方以低强度小规模密集的狙击战展开拉锯,以此逼迫美军回到谈判桌前。

影片的原名其实叫《最冷的枪》,这里的“冷”顾名思义就有这层含义,也有在冰天雪地下实体“冷”的直观感受,看完电影后,也多了一层对于战争冷峻残酷的暗示。

影片把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视角压缩到一个狙击五班的团队上,某日我方收到情报侦查员亮亮在废弃前线战场生死未卜,于是五班接到任务无论如何要把亮亮带回,但没曾想这是美军精英狙击小队设下的埋伏,双方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

故事就这么一个故事,战争题材的影片往往从一个艰巨的任务展开,无论任务是大是小,重点是看这个任务在执行的过程中,如何开化出任务的细节,把控节奏,从中迸发角色的魅力,最后以小博大,升华出这场任务对于整个战争格局的态度和信念。

我觉得《狙击手》成熟完整的做好了一部战争类型片该有的样子,开端的喊名字报道和士兵们家长里短,迅速刻画每位战士最鲜明的特色,这些可爱的战士哪个有娃哪家屋顶漏水谁处在热恋期谁最爱哭谁最严肃等等,一目了然。

等五班接到任务要带回亮亮的激励事件之后,突然的爆头牺牲我方战士,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让我方陷入被动,影片很快进入到残酷直接的战争状态。

以上说的这些,仅仅都发生在影片前面12分钟,在剧作中以高潮前置快速把观众代入到现场,在交战过程中再二次细分角色性格,节奏感可谓快到飞起,有一个细节是五班前去现场时,走在路上聊天其实都是在塑造角色强化印象,没有一点拖泥带水。

接下来重点聊聊对战戏份,也是这部电影我之所以夸为成熟类型片的原因,影片在场面调度,镜头语言和回合对峙上逻辑清晰明确。

影片细节精致的地方也就体现于此,复杂的地形和双方人数众多的角色,以及两边不同的作战部署,都在张艺谋的导筒下做得简洁并通俗易懂,并把真正的精神层面的共鸣和共情,汇聚在主角身上,这些电影制作的功力都化于无形,就像海报里大量的留白,影片专注放大和细腻这场极小规模狙击战,反而让观众看到更多。

美军先设下圈套,打了五班一个措手不及,在地形高度上,美军处在略高处,更重要是美军背对阳光,以光作为天然防护,给五班逆光狙击对手增加了不少难度,更别提双方的军备不是一个维度的,虽然五班叫狙击班,但一把像样的狙击枪都没有,手上都是古董级别的莫辛纳甘步枪,只能用自己的经验和磨炼,自创出一套自己方法论的狙击方式,其中用锅铲来做反射镜观测,就在不少影视作品出现过。

一开始五班处在劣势,为了完成救下亮亮任务不想先和对方有过多周旋,让胖墩背着钢板前去捞亮亮。

但美军狙击团队比想象中的还要精英,见招拆招,打断绳索,胖墩牺牲。

影片在这我喜欢也难得的亮点也体现了出来,就是没有刻意扁平化或拉低对手,以此来拔高正面角色的光环,而是遇强则强,甚至进入双方势均力敌的胶着状态,我方牺牲也惨重,在真实残酷的战争,没有人能开主角光环,生存和赢下战争,只能凭本事吃饭,在战斗装备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即使面对坦克我们依然能获得最后胜利,再次展现战争最成败关键因素,依然在于人。

尤其是在来回狙击中,依靠敌我双方更为私人化的情绪视角,把狙击战做成了类似于生死竞赛回合模式,更能让整场狙击战变得更直观明了,也让压迫感和节奏感层层递进,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能在每场回合中看到我方如何利用战术取胜,并且每次都不重样,比如用假手“引蛇出洞”,角度不好看不清就“赶鸭子上架”,还有最后一对一对决的“后发制人”等,都能看到我方朴实无华但极为有效的打击战术。

不过影片并没有因为这些而失去对战争真实残忍刻画的焦点,对决过程惊险精彩的同时,结局却是惨烈的,敌方照样精明且老辣,吃一寸长一智,让我方战士不断牺牲。

影片情感窒息和决堤的点也在于此,原本我们观众刚刚建立起一位角色的共情桥梁,刚刚认识这位战士的背景,熟悉他的方言,结果突然就没了,这样的情绪张力纽带的切断,不需要用任何BGM去做烘托,而是真正用剧情和表演去表现,其实是非常高级和有难度的。

其中胖墩那给儿子取名,还有班长的牺牲,都来得迅速且没有太多铺垫,特别是班长冲向敌方战壕时,本应该慢动作就要附加着高昂的BGM,但并没有,这里的处理选择了静默的安静时刻,班长英勇就义的冲向前的瞬间似乎得到永恒的凝固。

这样隐忍克制的手法,更让影片显得特别,聊到克制这就带出影片另一个优点,就是不去做太多的煽情,我没有说影片一点都没有煽情啊,只是说这片煽情得还算合理,在我可接受范围内,虽然影片没有采用更为文艺的间离手法,但煽情是点到为止的,除了上面聊的BGM没有滥用外,在每位战士牺牲后,也没有花太多时间去沉淀那些泪点情绪,而是依然以战争进行时的紧张节奏,带着整部电影的情节走,就像片中班长不止一次提到的,都给老子憋回去,不许哭!拿起枪跟老子上!

此外这种战争类型片最容易就是把个人塑造为全场的主角英雄,影片在这点上更强调了团队作战的协作性,前半段是班长控场,到决战时刻换成了大永,在这影片还玩了一个角色反差,最爱哭的大永,最后收起眼泪雄起,成了“大勇”。

当然这里可能有人会说,那就是造了两位英雄嘛,而且真的那么神吗正中眉心,在剧作上如果是群体角色,是会分核心角色和次要角色,但这并不代表和前面说的主角英雄和团队协作有矛盾。

如果不是依靠其他队友的掩护和协作,班长也不会发现敌方位置并狙击,如果不是班长的牺牲,也不会让亮亮有机会亮出重要情报,更不会让大永蜕变成为继承精神和实力衣钵的神枪手。

每枪正中敌人眉心当然有戏剧张力的成分在,毕竟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和传记片,不过现实中更为夸张的是,像原型蓝本张桃芳这样的天生狙击手,被誉为“上甘岭狙神”,在一个月时间内,用436发子弹,击杀216名敌人,片中那“赶鸭子上架”战术,打一枪迅速换个地方再打并命中,也是做过真实事迹调研的。

可以说影片在塑造角色枪法的渲染上,已经做得较为写实了,最后两边人员死亡率都成这样了,还不写实吗。

说到写实再聊聊演员,作为导演是张艺谋,应该是他想要什么豪华的演员阵容都是没有问题的,但这部电影连张译都是收尾呼应打了个酱油,也就章宇带了一群“新兵”演员直接就上了,我自己的见解是不想让观众太出戏,影片用一群相对较为陌生的面孔,让观众更能尽早进入那个战争情境,也更能点题《狙击手》所要表达的就是一群普通的战士,迸发出并不普通的崇高牺牲精神。

当然,影片虽然已经做得很好,但在某些地方还是可以讨论一下,影片是以写实为基调,甚至连蒙太奇这种剪辑技法,我印象中好像都没怎么用到,除了个别需要做足情绪的慢镜头,其他都做到了高级的朴实运镜。

也正因如此,那个CGI射击的子弹时间,就稍微让我有些出戏,或许吧,如果真的要用这个特效,能不能把那颗子弹的建模再建得真实点,子弹建模的特效感太强了,而且这特效用了不止一次,就没有别的表现手法了吗。

总的来说,《狙击手》是一部成熟并隐藏着不显山露水高级视听手法的电影,在战争类型片定位清晰,故事以小见大,而且像这样故事的片子,影片不求拉长时间搞个120分钟这种,而是做到了精炼利索的95分钟,感谢节约了我的观影时间。

那如果你喜欢战争题材,喜欢看一场刺激无尿点节奏明快的影片,张艺谋的《狙击手》可以一看。

好!那么本期春节档影评就先聊到这里,下一期大聪会继续和大伙伴们分享其他春节档电影的观感,下一期见!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