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势_网络互助落幕,火热的惠民保该如何建立可持续模式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2021年,普惠型保障产品先后引发了多个关注点。一边是“风生水起”的惠民保业务,另一边则是陆续关停的网络互助。

自2021年1月美团互助宣布关停,至1月28日用户数量曾过亿人的相互宝正式关停,曾火极一时的网络互助行业基本落幕。

网络互助产品降温之时,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俗称惠民保)却越发火热。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健康保险工作委员会等机构今年1月发布的《“惠民保”发展模式研究报告》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有58家保险机构在27个省参与了超过100个“惠民保”项目,总参保人数超过7000万。

不过,主打低价、较高保障且不设参保限制的惠民保产品,从诞生之日其就有质疑观点,近段时间又有不少“担忧”的声音。据证券日报报道,银保监会近期下发了《关于印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问题和建议报告的通知》,提示险企经营“惠民保”可能出现的参保人逆选择与亏损风险。

逆选择风险,也正是网络互助行业备受诟病的问题。慧择保险经纪奇点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马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曾直言,未来互助很有可能自行没落,一是商业模式本身使然,二是惠民保的替代作用。

两者相比,惠民保保费低廉,有些产品的保费甚至低于网络互助的年度分摊金额。且惠民保产品不限年龄和既往症,又有保险公司承诺和国家监管。而网络互助多为互联网平台公司经营,产品为类金融属性,与持牌经营的监管政策不符。

但有意思的是,网络互助此前面临的一些风险问题,有的也出现在了惠民保产品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近日就惠民保的政策红利与制度创新进行了探讨。他指出,惠民保目前的赔付可能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是赔不出去,一个是赔穿底。面对这两种极端情况,一个是涉及到惠民保的营利模式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涉及到惠民保的命运和前途问题。

郑秉文表示,如果赔不出去,医保参保人是很难愿意参加的,或者参加的人都感受不到惠民保的好处,久而久之,参加惠民保的人数就越来越少,形不成规模,自然的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另外一个极端是如果赔穿底,最终的结果是商业保险机构要慢慢退出的,因为它不是公益机构。

一家寿险公司高管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惠民保产品要想可持续发展,那一定要尊重市场规律。在他看来,惠民保之惠民,在于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让利于民。通过政府牵头主导可以节约一些分销成本,理论上也可以做到更好的风险管控,惠民保因此价格也相对低廉。但惠民并不是纯粹的低价,若一味追求低价,或者核保理赔规则过于宽松,造成保费收入长期低于赔付金额,那谁都兜不住,商业保险机构也不可能再继续做下去。

“所以,应该要有一个很好的定价策略,以及整体的风险控制机制,规则要公平、明确。惠民保项目需要让商业机构来发挥它的效率和能力,规则制定好之后大家都要去遵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长期‘惠民’。惠民保可以说是政府与保司合作探索的开始。长远而言,也需要把界限划清楚,哪些是政府负责的,哪些是商业保险公司的空间。”上述寿险公司高管说道。

有互联网保险行业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惠民保性价比高,保障范围也较广,比如老年人群、身体健康异常严重人群、高危职业人群都可以投保,成为很多被百万医疗拒之门外的人群的选择,确实真的做到了“惠民”,甚至觉得带一些公益性质。但是其与长期百万医疗相比,保障范围受限、免赔额高、报销比例低,如果单纯用宽松核保和低价吸引客户,是很难持续的,还是需要进一步更迭,比如往健康管理方向去走。

在一众的惠民保产品中,上海的“沪惠保”曾在两个月零几天时间内,获得了超过739万人投保,创下惠民保首年参保人数之最,投保率达38.49%。1月4日,“沪惠保”发布半年理赔报告称,截至2021年12月31日24时,“沪惠保”赔付总金额超过3.78亿元,平均每天赔付额超270万元,单人最多累积获赔超过40万元,单个案件最高赔付金额为30万元。

“从沪惠保的赔付来看,虽然保险行业内会出现不同的声音,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讲,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一位参与惠民保项目的行业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在相关部门去年的一场内部会里,其实有人质疑过惠民保的赔付率问题(赔得少),现在业内觉得沪惠保赔得太多。他表示,希望以后有包括药企在内的更多其他市场主体参与进来,利用各自优势共担风险。

思派健康副总经理陈明东表示,沪惠保的定期赔付公告也在不断在提醒政府、保险行业,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来保障项目的可持续运行,同时也要明确政府与市场主体在惠民保项目中的职责边界。

对于不少人关注的是否“赔穿”,太保寿险相关人士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则表示,从目前来看,沪惠保的赔付仍然符合产品定价测算预期。沪惠保赔付的“高”,说明老百姓确实享受到了实惠,也是惠民保的初衷,解决了一部分人群的真切的医疗问题。

上述行业人士则指出,未来惠民保也有可能不再是一个大包大揽的产品,像正常的健康险产品一样去做一些分层,在价格上做一些划分,保障范围也有更多的选择,这可能是一个趋势。

谈及惠民保项目2022年的发展,陈明东预计,有些地区的惠民保会因为投保量不足、赔付率过高、运作协调问题出现衰败;一个城市出现多个惠民保的,在相互竞争下必然出现分化,各自差异化发展。部分地区政府给予的支持会持续增强,会将个人账户资金、医保数据提供给惠民保,用以增强惠民保的销售和服务能力。在产品方面,则可能会进入深度本地化定制阶段,将本地的医疗和健康服务能力纳入自身的服务体系,以完善服务上的短板。

责任编辑:郑景昕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丁晓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