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深一度」“非洲之角”地区面临干旱与饥饿中国专家“逆行”助非农业发展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朱宛玲):近期,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出警告,位于非洲东北部的非洲之角地区面临着1981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约1300万人面临严重饥饿问题。对于即将启程前往该地区执行农业援外任务的中国专家而言,重任在肩。他们计划如何开展工作?我国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的努力又有哪些新进展?

近期,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启动了非洲之角地区干旱应对计划,为非洲之角地区面临干旱威胁的部分人口筹资以提供粮食援助。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区域紧急情况高级顾问肖恩表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急需3.27亿美元,以便向这一地区受灾最严重的450万人提供粮食援助,以及解决和防治在该地区大幅增长的急性营养不良问题。”

根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近期发布的报告,非洲之角正面临1981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连续三个雨季缺乏降水导致农作物和牲畜大量死亡,水和牧草的短缺迫使很多家庭背井离乡,并导致社区之间的冲突加剧。预测还表明,今年第一季度该地区约1300万人面临严重饥饿问题。位于非洲之角最北部的厄立特里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即将启程前往厄立特里亚的中国援厄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刘运民说:“厄立特里亚每年4至5月是小雨季,6至8月为大雨季,其余时间干旱为主,农作物基本是一年一季,且受农业技术低下、生产资料短缺、良种良法限制等多方面的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较低,仅65%左右的粮食自给,其余基本依靠国际粮食援助……”

援厄立特里亚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项目为期2年,共派遣3名农业专家,专家们将在豆类作物、果树园艺、油料作物等领域开展技术试验示范,对当地官员、技术员、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并将在开展广泛深入调研及与厄农业部密切沟通基础上,为厄方提供相关领域的技术咨询。

尽管尚未启程,刘运民已经提前对厄立特里亚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准备和计划。刘运民表示:“根据前期了解的情况,(当地)雨势比较集中,对土壤的冲刷比较严重。根据在非工作经验,我计划采取的办法是有意识地保留一些杂草来进行土壤的防护,边上是杂草,中间种作物,这样雨水冲刷就会减少很多。此外,在厄立特里亚雨水集中的季节可尝试挖一些蓄水池,延长作物生长时间,力争推动一年收获两季,这就相当于增加了一倍产量。”

厄立特里亚是2022年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开年访问非洲的首站,援厄立特里亚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项目是此次访问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落实去年11月底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成果的务实举措之一。

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提出,中国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九项工程”,其中就包括减贫惠农工程:中国将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减贫和农业项目,派遣500名农业专家,在华设立一批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鼓励中国机构和企业在非洲建设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支持在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发起“百企千村”活动等。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后续工作研讨会上,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介绍了中方在落实成果方面已做出的努力,其中就包括减贫惠农工程中的多项举措。吴鹏说:“中方在现代农业技术的交流示范、联合培训等方面已经做好一些准备,希望能跟非方进行充分对接。中方为非洲对华农产品出口开设了绿色通道,有利于非洲国家扩大农产品出口,发展农业,同时改善非洲国家的国际收支。”

从事农业援外工作多年,刘运民曾在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工作过。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肆虐、“非洲之角”面临干旱威胁之际踏上前往厄立特里亚的新征程,他期待能为非洲农业发展进一步贡献力量。刘运民说:“通过我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经验,在厄立特里亚开展适用于当地的豆类、油料、果蔬等成功的技术示范,帮助发展、培训一批懂技术、会管理、有理想的致富带头人,用中国成熟的农业技术成果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