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近期输入性疫情明显增多50起疫情中,43起为省外输入

今天下午15时,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一百零九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通报疫情最新情况。

浙江疫情最新情况:

3月29日0-14时,浙江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其中嘉兴海宁市1例、桐乡市1例,湖州安吉县2例、吴兴区1例,丽水莲都区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例,其中嘉兴南湖区、海宁市各1例。

自3月3日以来,浙江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22例(普通型19例,轻型202例,危重型1例:在衢州市人民医院,目前病情稳定),其中杭州市58例、宁波市3例、温州市3例、湖州市8例、嘉兴市49例、绍兴市1例、金华市1例、衢州市95例、舟山市2例、台州市1例、丽水市1例。

现有无症状感染者87例,其中杭州市13例、宁波市1例、温州市2例、湖州市4例、嘉兴市20例、金华市1例、衢州市43例、丽水市3例。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全省上下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全面落实“七大”机制和“五快循环”,及早分析研判形势,迅速开展应急处置,闭环推进监测预警、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区域协查、隔离管控和医疗救治等措施,加强预防早发现,努力做到发生一起、迅速扑灭一起,用最短时间、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从发展态势看,全球新增确诊病例连续第三周反弹,我国新增本土感染者数量仍处于高位,波及地市范围持续增大,疫情仍在发展阶段。从传播特征看,这一波疫情主要涉及奥密克戎变异株(BA.2进化分支),传染性强、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跨省际和入境物品关联的隐匿性传播特征明显,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社区传播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从我省实际看,受外省市疫情外溢影响,近期我省输入性疫情明显增多,近三日已发现18起,主要为对外省市中高风险地区等来浙返浙人员集中隔离(居家观察)主动排查,或在高铁站、高速路口等“愿检尽检”采样点检测发现;个别疫情涉及的场所和人员活动范围相对复杂,当地正在抓紧排查管控,其他感染者发现总体尚在早期,在风险人员管控到位的情况下,社会面影响较小,但仍需高度关注疫情在社区的传播和外溢风险。

疫情防控成果来之不易,要慎终如始、格外珍惜。随着清明小长假即将来临,人员流动性增大,祭扫、旅游、聚会等活动增多,“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风险持续存在。我们要坚持既定的总策略和总方针不动摇,坚持“四早”原则,强化预防早发现机制,不松劲、不懈怠,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一是迅速开展疫情应急处置。从防控实践看,对于发现早的、源头和传播链清晰的疫情,通过快速隔离风险人员、涉疫环境消毒等措施,能够及时切断传播链条,社会面传播风险相对可控。一旦发生疫情,所在地区第一时间落实“五快”循环,迅速开展流调溯源、核酸筛查、转运隔离、社区管控和区域协查等,严防疫情扩散蔓延。希望公众积极主动配合开展流调溯源和区域核酸检测,以最短时间查清传染源、切断传播链条。

二是强化重点地区来浙返浙人员排查管控。当前,我省周边地区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加大。流调显示,3月3日以来我省发生的50起疫情中,43起为省外输入。对重点地区来浙返浙人员要严格管控,加强健康监测,严格落实相应健康管理措施。希望大家主动做好核酸检测、社区(单位)报备和日常自我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前往疫情发生地区;近期来浙返浙人员和有疫情发生地区旅居史人员,要主动配合做好入浙首站“落地双检测”等制度,严格“应检尽检”、加大“愿检尽检”,第一时间发现并防范风险。

三是严格落实进口物品防控措施。对各类进口物品科学采取静置期、预防性消毒等措施,落实好人防、物防、环境防措施;对涉入境、冷链、邮政快递、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人员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

四是从严从紧管控社会面。严格落实属地政府、部门行业、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加强人员出行报备管理,控制人员聚性集活动,商场、超市、景区等公共场所和重点场所要控制人数,严格落实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希望大家合理安排出行,尽量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家庭聚餐不超过10人。清明期间倡导祭扫活动从简,加强出行和祭扫期间个人防护。

五是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继续保持戴口罩、勤洗手、1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通风,外出的时候一定要配合好公共场所的防控要求。接种疫苗对预防重症、降低死亡率效果明显,希望大家主动接种疫苗,还没完成全程接种的尽早按程序完成接种,符合条件的及时完成加强免疫,共同筑牢免疫屏障。

记者提问环节实录:

问:目前疫情形势下,浙江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情况如何,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李洁回答天目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面对不断增多的疫情,省民政厅第一时间下发通知,对全省养老机构实施封闭管理。同时,成立了8个疫情防控督查组,对11个市养老机构实施检查全覆盖。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严格分类防控。医养结合机构感染风险大,是疫情防控的重点。省民政厅与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通知,要求疫情期间不对外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医养结合机构,按照当前养老机构疫情防控要求实行封闭管理;继续对外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医养结合机构,其养老区域实行封闭管理。医疗区域和养老区域实行物理隔离,单独通道进出,工作人员、陪护人员严格分区管理,不得随意进入对方区域,避免交叉感染。

二是加密检测频次。医养结合型机构,所有工作人员每2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其他养老机构在封闭后48小时内,进行2次全员核酸检测。之后,院内工作人员每周1次核酸检测,在院老人按当地疫情防控规定组织核酸检测。

三是静置入院物品。快递和家属送给老人的物品不得直接入院,须在通风环境中静放24小时,经综合消杀后方可入内。

四是保障外出就医。民政部门主动对接医疗单位,提供一般性上门配药服务。急重病患者将第一时间送医院治疗,待当地确诊病例清零后返院。

五是提供心理疏导。积极做好在院老人心理疏导,如平湖市增派社会工作者进入养老机构,开展心理疏导服务,缓解在院老人的焦虑情绪。

六是丰富文化活动。积极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宁波市海曙区广安养怡院等机构,积极开展健身、文化娱乐等活动,让老人们动起来、玩起来、乐起来。

下一步,浙江省民政厅将根据疫情防控最新形势和工作要求,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同时,加快养老机构疫情智慧防控,按照“输入控住人、更新管住码”的工作目标,构建全覆盖、全闭环、全受控的养老机构人物同防智治体系,切断传播链条,严防疫情传入养老机构,确保在院老人和工作人员健康安全。

浙江如何倡导清明期间文明祭扫?

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李洁表示,为做好今年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服务管理,实现平安清明、文明祭扫的目标,全省民政部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群众祭扫服务,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减少祭扫现场人员聚集,工作人员原则上两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并严格落实祭扫场所清洁消毒、人员体温检测、口罩佩戴等防控措施,坚持祭扫从简从快。暂停现场祭扫的地区,及时向社会公告,提供网络祭扫、代为祭扫等服务,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温馨的服务。

据介绍,去年清明期间,浙江全省三天累计接待祭扫群众894.94万人次,疏导车辆166.08万辆,参与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每天近10万人。清明期间人员聚集和流动的增加,将增大疫情传播风险。因此,浙江大力倡导不跨省域、不跨地区祭扫,鼓励采用线上祭扫、“云祭扫”等方式,确需异地祭扫的人员,应服从当地疫情防控期间外来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底线。

为缅怀逝者、寄托哀思,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管理服务机构将结合当地实际,根据群众不同需求,提供三种便民祭扫服务。

一是网上祭扫。网上祭扫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形式主要有:关注各地公布的网上祭扫方式,开展网上追思祭奠;通过等平台建立家庭祭扫群,以“云祭奠”的形式缅怀先辈,寄托哀思;在网络平台发布追思悼念诗文,表达传承家风、思念先辈之情。

二是预约祭扫。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等地区,在安全防范措施有保障的情况下,开通了预约祭扫服务。市民可以关注各地市防控指挥机构和民政部门的通告,了解当地在清明期间提供的便民祭扫服务种类和基本情况,提早做好今年的祭扫安排。

三是代为祭扫。部分地区的殡葬服务机构推出了代为祭扫服务,由工作人员通过敬献鲜花、植树祭扫、经典诵读等方式代为祭扫。

浙江如何从严从紧管控社会面?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表示,疫情防控成果来之不易,要慎终如始、格外珍惜。随着清明小长假即将来临,人员流动性增大,祭扫、旅游、聚会等活动增多,“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风险持续存在。要坚持既定的总策略和总方针不动摇,坚持“四早”原则,强化预防早发现机制,不松劲、不懈怠,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二是强化重点地区来浙返浙人员排查管控。当前,浙江周边地区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加大。流调显示,3月3日以来我省发生的50起疫情中,43起为省外输入。对重点地区来浙返浙人员要严格管控,加强健康监测,严格落实相应健康管理措施。希望大家主动做好核酸检测、社区(单位)报备和日常自我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前往疫情发生地区;近期来浙返浙人员和有疫情发生地区旅居史人员,要主动配合做好入浙首站“落地双检测”等制度,严格“应检尽检”、加大“愿检尽检”,第一时间发现并防范风险。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