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卫健委_阳性感染者数仍处高位,今日继续测抗原或核酸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4月8日上午10:00,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市住建委副主任金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介绍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吴乾渝介绍本市今日通报的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总数突破2万例,近日通过区域筛查发现的阳性感染者数一直处于高位,提示社区传播仍有发生,且呈现聚集性特征,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今天,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希望广大市民积极配合,按照社区安排,分批、有序参加,做好个人防护,严防交叉感染。我们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才能共克时艰。
上海目前阳性感染者超13万例:含1例重型,年龄最小10天最大98岁有媒体提问上海市卫健委,在确诊病例当中有没有重型患者?年龄分布怎么样?
吴乾渝介绍,自3月1日以来,截至4月7日24时,本市累计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例、确诊病例4393例。在确诊病例中,有些是无症状感染者转归,也有从轻型、普通型转为重型,目前有1例重型,正在治疗中。
从年龄结构来看,所有确诊病例中,18岁及以下占15%,18岁至60岁占69%,60岁及以上占16%。所有感染者中,年龄最小10天,最大98岁。
上海4个市级方舱约3.8万张床位,国家会展中心方舱预计提供5万张床位有媒体提问市住建委,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高位,能不能介绍一下方舱医院建设进度?下一步还有哪些计划?
金晨介绍,为统筹推进集中隔离救治场所建设,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集中隔离救治场所建设专班,市住建委牵头协调参建各方,努力克服各项困难,强化现场管理推进,保障各项目按照节点目标推进。
截至目前,世博展览馆、新国际博览中心、花博会复兴馆、临港洋山特保区4个市级集中隔离救治场所已交付投用。这4个点共计约50万平方米,可提供约38000张床位。国家会展中心隔离救治场所正在加快建设,约60万平方米,预计可提供50000张床位,也是目前上海最大的方舱,计划明天起分批交付。
同时,我们还加强对区级集中隔离救治点建设指导,发布《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设施设计技术导则》,明确了总体设计原则和关键部位改造方案,并推广了一批经验做法,为区级方舱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各区级方舱已建成交付了2.1万张床位,还有近2万张床位正在建设过程中,近期也将陆续交付。
加大一线医护关爱力度,弹性排班最大程度减轻工作强度有媒体提问,网上有一些视频,方舱医院里的医护人员非常辛苦,现在人手够不够?中山医院也参与管理了方舱医院,能否介绍一下方舱医院里面的运行和管理情况?
樊嘉介绍,中山医院在保障日常医疗服务工作的同时,承担着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临时定点医院、闵行体育馆方舱等收治机构的运行和管理工作。我就以闵行体育馆方舱为例,做简要介绍。
闵行区体育馆方舱,集中收治轻症和无症状患者。3月23日起逐步开始启用,目前开放床位714张。截至4月7日20时,累计已收治1105人,累计治愈出院422人。
我们共派出40名医生、200名护士、69名行政管理人员,其中很多人都有支援武汉的工作经历。闵行区也配备了大量工作团队。目前,整个工作团队中共有108名共产党员,建立了临时党支部。
中山医院总部组建了以中科院院士牵头、众多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作为前方医疗队的强大支撑,共同制定诊疗规范,进行会诊救治,保障每一位收治者的医疗安全和救治效果,尽可能缩短平均住院日。我们重点做到四个关注。
一是关注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生活需求等;
二是关注患者的特别医疗需求,对一些特殊疾病患者的医疗需求,给予帮助,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三是关注医院感控管理,对安保、工勤、维保人员进行多批次感控培训,严控重点环节,改造薄弱环境,做好场馆排风、环境消杀等工作;
四是关注场馆整体安全,给病人发放消防安全一本通手册,同时,遇到可能的突发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
樊嘉进一步介绍,医疗照护同等重要的,还有日常生活保障。我们称为“四大金刚”硬需求,包括:吃喝、睡觉、上网、卫生。市政府、闵行区政府大力支持,全力提供保障。聚焦“吃得饱”,在每日的标准配餐基础上,另配零食水果,力争在“吃得饱”的基础上尽量“吃得好”。聚焦“睡得香”,收治点内每个床位标配各类日用品,并额外存储了一批御寒用品,应对天气变化。聚焦“冲浪顺”,开通1000兆带宽WIFI无线网络,保障网络畅通。聚焦“洗得净”,对场馆的卫浴设备加大保洁力度,满足病患的个人卫生基本需求。
樊嘉说,对于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我们加大关爱力度。每个护理小组4小时换班,实行弹性排班制,最大程度减轻医护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工作强度。
闵行体育馆方舱运行到今天,我特别要感谢的是我们收治的病人。在日常工作中,他们给予了我们医护人员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他们还积极担任志愿者,协助我们的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帮助其他病友。在此,我要由衷地对他们道一声感谢。
我们也深知,由于多种因素,在医疗隔离救治点的硬件与软件上,还是有一些不足。我们也在尽全力改善,努力照顾好病患。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本期资深编辑 邢潭
版权声明:
作者:ywf0307
链接:https://www.dytt.net.cn/9995.html
来源:电影天堂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西吉塔斯·盖里乌纳斯(来源:立陶宛国家电视台)
盖里乌纳斯介绍,去年秋天以前,立陶宛公司在中国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却因立陶宛政府外交政策而丧失。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在中国的增长潜力无疑是巨大的,但现在我们没有了。”盖里乌纳斯表示。
去年11月,立陶宛政府宣布允许台湾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中方表示这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此后中立两国关系日渐紧张。
帕内韦日斯另一位企业代表则批评,中立关系紧张后,立陶宛对华出口企业业务受到影响,遭受巨大损失,这都是本届政府选择的错误对华政策导致的。
4月1日,立陶宛出口发展机构表示,今年立陶宛整体出口增长低于预期。根据数据统计,今年以来立陶宛对中国的出口下降了98%。
急于摆脱出口困境的立陶宛企业寻求替代中国的新市场,但这个过程却非常艰难,只能不断向立陶宛政府表示不满。
盖里乌纳斯提出,他认为几年后中国市场应该会再次向立陶宛开放,立陶宛必须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几年后,情况会以某种方式恢复正常。”
但盖里乌纳斯指出,立陶宛对华经贸关系无法恢复的这几年,欧洲其他国家却能对华正常自由出口,立陶宛企业失去的市场份额都会被分给其他欧洲国家的公司。
“我相信中国市场仍然会向我们开放,只是我们会花几年的时间,而其他一些国家,特别是欧洲,可以自由出口。”盖里乌纳斯说道,言下之意颇为立陶宛感到惋惜。
有报道称,近期立陶宛一直在寻找缓和与中国关系,但却不断遭到该国外长兰茨贝尔吉斯的阻挠。
今年2月,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又呼吁外交部提出计划,缓和对华紧张关系,但此事最后也不了了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
)">7日晚间,上海市纪委监委通报了2起疫情防控不力典型问题。
1.上海机场集团下属虹桥公司消防急救保障部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水飞在疫情防控中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李水飞在3月24日紧急转送一名机场委外单位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员工过程中,消极推诿、缺乏担当,导致转运进程迟滞,造成不良影响,被撤销党内职务和行政职务。
2.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党支部副书记、院长周宝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管理不严、处置不力问题。周宝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未正确履职,导致该中心浦东分中心多名病人、员工感染,造成不良影响,被免去党内职务和行政职务,接受进一步调查处理。